十八世紀法國的文豪伏爾泰,在留放英國的期間才開始學習英文,他發現plague(瘟疫)有一個音節,ague(瘧疾)卻有兩個,不高興,說這種不合理的語言應該分兩半,一半給「瘟疫」,另一半給「瘧疾」。後來他應腓特烈帝邀,國師身分普魯士客,又學德文來。一試,他幾乎嗆住,又說但願德國佬些頭腦,少些子音。法國人最豪於本土的母語,對於條頓鄰居不免有些優越感。雖此,他們講英語總不脫鄉的高盧腔,不是這裏r裝聾,便是那裏h啞,且重音全部放鬆,弄一點兒稜角沒有。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法國人英文講純。據說象徵派詩人馬拉的職業是英文教師,我相信他是勝任的,卻不相信他講的英語。從前我在師教英文散文,課本裏有一則笑話,說法國人初學英文,無兩,不慎採著香蕉皮,滑了一跤,急著對扶他來的英國朋友說:I glode.I treaded on banana hide!
伏爾泰的憤怒,是初學外文常有的反應。語言,生就是不講理的東西,學者必須低首,唯命是從,且晝思夜夢,念念有詞,若中邪魔,才生入死,死裏求生。學外文,必須先投降,才征服,才魔鬼來服魔。年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