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我直截了當談點有關文學的情。我講的是我個人的法。
我常常這樣:文學有宣傳的,但宣傳不代替文學;文學有教育的,但教育不代替文學。文學品產生潛移默化、塑造靈魂的效果,當會做腐蝕靈的壞,但這二者離不開讀者的生活經歷他們所受的教育。經歷、環境、教育等等是讀者身、的積累,它們抵抗品的影響,充當開門揖「盜」的內應。讀者對每一本書是「各取所需」。塑造靈魂,腐蝕靈,不是一本書就辦的。有日積月累、不斷接觸,才在不知不覺間受影響,發生變化。
我從就愛讀說,一部是《說岳全傳》,接讀的是《施公案》,後來是《彭公案》。《彭公案》我讀了半部,像《楊香武三盜九龍杯》類的故當時十分吸引我,是我借半部,後面的找不了。我記兩三年中間幾次夢見我借全本《彭公案》,高興不了,正翻,就醒了。照有些人說,我一定會中其毒,做了封建社會主階級的孝子賢孫了。十年前人們批鬥我的時候的確這樣說過,但那是「童言無忌」。倘使我一生就讀這一部書,且反覆讀,中其毒。「不幸」我有見書就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