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是一個充滿矛盾的人。四年前編選《十卷本選集》的時候,我在《後記》裡寫著「我不會讓《文集》再版」【註一】。年版社找我商談編印《全集》的,我幾次沒有同意,是終於給朋友樹基【註二】說服了。無怪乎我的女兒林向我提質問:「你連十四卷《文集》不肯重印,怎麼又答應編印《全集》?」問有理。答應版全集,我的確感壓力,感覺精神的負擔。我麼願意讓我的全部品化為灰燼,化做塵土,讓我的名字在人間消失,被讀者忘記。這樣,我最後閉眼睛或者會感一點輕鬆。寫五六十年,我欠了讀者太的債。現在即使躺在病床,我仍擔我的文章對讀者會不會有幫助,會不會有啟發。我真不願意它們給讀者帶來精神的傷害!因此我寧願讓它們同我一消亡。這概就是所謂社會責任感吧。
【註一】《巴金文集》在文革期間被稱為十四卷「邪書」,為「毒草」受次批判。
【註二】樹基:即王仰晨。
但是有一件卻不由我己說了算。任何一部品發表後就不再屬於個人。它繼續存在,或者它消滅,它的社會效益,根據讀者的需判斷來決定。所謂不屬於個人,並非說它就是「社會財富」,是因為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