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種漢點,現在吃過的人,恐怕不啦。滿洲從進關入主中原,所有郊祭孔,一切全部遵循歷代相沿儀注,所有獻禮祭器食命、捭豕燔黍、蒸鳧炙鳩,絲毫沒改殷周舊制。是每逢歲時令節,帝妃嬪忌辰,舉行廟祭,那就仍按滿洲舊式,餑餑桌子供啦。
餑餑桌子,是有一定尺寸的,高寬是二尺,長三尺有餘。這種桌子,厚堅實,金漆縷彩,丹艟錯。最矮的三層,最高有二十一層的,每層有高腳銅盤二十四隻,每層擺點二百塊。這種點名曰「點子」,分甜鹹兩種,是油酥白麵、白糖,或椒鹽、奶油做原料,由內餑餑房承製的。祭完撤供,就這些點子分給吃,叫「散福吃克食」。
宮中忌日,吃不完,且吃膩了,給誰,誰不。於是有的太監委託太監們,各宮向妃嬪宮女們收買。買來後,就來做醬。宮裡迷信忌諱,供的點子,是祭神佛供祖先的,誰不敢偷工減料,真材實料的點子,造醬來,味還不嗎?太監們就這種醬送給王公親貴們品嚐,誰不白嘗,當變了太監們一筆額外收入了。
流風所及,後來北平體面人辦白,是情夠的至親友,講究送一堂餑餑桌子供奉靈前,給死者風光風光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