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篇已言。清末首倡除舊佈新,「緩進派非暴力的政治改革」,康有為並非一人。在他前有深入的觀察、熟的理論悲痛的情,主張變法改制者馮桂芬(嘉慶十四年至同治十三年)容閎(光八年至民國一年)等人比康早。甚至在位的李鴻章(光三年至光緒二十七年)早已有此認識。但是在傳統士夫陣營內,首先中西理論相結合,並化理論為行動,不眠不休推動變法為職志,結果禍延國、名揚,終變法專載記史冊的,那就有一個康有為了。——他是近代中國,「現代化運動」這場長程「接力賽」中,一個「接棒」跑其「二段」的短跑健將。他跑完二段,才由另一個廣東佬孫中山,來接棒跑其「三段」——那個「急進派政治改革」(暴力推翻專制政權)的階段。孫中山「建立民國」後,問題仍是一籮筐,無法解決,才由胡適來接棒,跑其「四段」——那個「打倒孔店」、「全盤西化」的文化革命階段。此是後話。續篇中另有代。
是話說回頭。在清末搞「緩進派」政治現代化——其實是「政治西化」(更正確一點的說,則是倣傚「英國模式」的「君主立憲」),為什麼輪康、梁師徒來執其牛耳呢?理很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