珞珈山的「青幹班」是一個政治機緣,時間雖有一個月,但是它卻集結了足影響若干人前途的社會關係。一九四六年,總統蔣中正的兒子蔣經國,在重慶浮圖關中央訓練團原址,創辦了中央幹部學校,招考研究部一期(奇異的學制、奇異的名稱),完全是蔣經國人幹部培育中,那些研究部一期的若干學生,曾經主宰台灣政壇三十年。蔣經國人的標準,一順序就是研究部一期的學生(至於研究部二期,及普通科學生入學的時候,蔣經國的興趣已經轉移,不再重視)。所,六○年代台灣政壇,有一句諺語說:「非幹不行。」「幹」是個雙關語,指你當官,是非「幹部學校研究部一期」身不行。蔣經國先生跟國民黨的中央政治學校(稍後改為政治學)媲,他傚法中央政治學校的架構,既沒有在教育部立案(他果立案,易反掌,但蔣父子的為總是表現威權凌駕法律),又沒有冠三民主義青年團的字樣,沒有人知這些幹部是誰的幹部。
「青幹班」的初名是「三民主義青年團工人員訓練班」,後來改為「三民主義青年團幹部訓練班」。蔣經國創辦了中央幹部學校後,為了安撫吸收當時已在全國各青年團具有實力的「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