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的留存源於各種不同的情感,源於不同的機緣。人們因欣喜或者感悟寫文章,或者,怨恨、憤怒、困惑點燃著的激情。甚至於,獵奇、宣洩,理的樂趣同樣造就文字的流傳。除此外,還有一些動機不純的於名氣或者金錢的考慮。我寫李鴻章的動機卻是非常明確的,那源於清醒困惑的織—一種極端的清醒,是一種極端的困惑。這種困惑與清醒是相聯繫的,更是相融合的。它不僅僅是對李鴻章本身的困惑清醒,是對中國文化的困惑與清醒,同時是對於世界及人類思行為的困惑與清醒。
當我在某一個早晨或者傍晚,注視那些消失在空濛中的歷史人物時,我就同在注視著實驗室玻璃房子裡的標本—我感受不了他們真正的氣息,嗅不散發著旺盛的腥味或者臭味的氣息。這樣的歷史人物,就早些年鄉間田野裡映的皮影戲一樣,是模糊顯示在白布,它們很難有清晰的五官、氣味及聲音;在它們的後面,還有一根根無形的細線在操縱。我所呈現的羞赧呢,是因為時間對歷史體無完膚的剝奪,至於我們很難認識一個真實的個體。那些歷史人物所做的一切,在我們的眼中,是那種有無的簡潔版或者省略版。相對於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