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一說漢初的功臣,我們常常會才華眾的陸賈,但實,他在當時是一位管議論的太中夫,毫無封侯的。這說明什麼?說明漢初因功封侯的「功」,更偏重奮勇殺敵的軍功!儘管陸賈功勞卓著,但誰讓他的「功」不是軍功呢?所是不了檯面、封不了侯的。
這樣的說法究竟有沒有理呢?我們不妨來個比較:
《史記.曹相國世》記載的曹參軍功:
凡二國,縣一百二十二,王二人,相三人,將軍六人,莫敖、郡守、司馬、侯、御史各一人。
《史記.灌嬰傳》記載的灌嬰軍功:
別破軍十六,降城四十六,定國一,郡二,縣五十二,將軍二人,柱國、相國各一人,二千石十人。
《史記.樊噲傳》記載的樊噲軍功:
別破軍七,城五,定郡六,縣五十二。丞相一人,將軍十二人,二千石至三百石十一人。
曹參、灌嬰、樊噲的受封是實至名歸,別人不敢議論什麼,畢竟他們軍功顯赫。從劉邦兵開始,諸將的軍功被一一記載來,因功分封的時候就少了不少麻煩。不過即便此,諸將爭功的興頭一,難免「歲餘不決」了。由此說明,司馬遷根據此翔實的文獻所寫就的《史記》,其真實是有保證的。
為文職人員的隨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