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清末,中国涌现了一批“睁眼世界的人”,他痛定思痛,最先别人先进的方,检讨己的不足,提改革的方案。但是,在那三千年未遇变局的舞台,即便是最先睁眼世界的人,始终握住方向吗?
1
1921年10月27日一,在福州的郎官巷,一位69岁的老人离世了。
老人,生前曾享有盛名。康有说他是“精通西一人”,梁启超说他是“中西皆我国一流人物”,胡适评价他“介绍近世思的一人”。
但在晚年,他的一行却又让不少人不解,乃至非议。
他叫严复,我知他,是因历史教科书告诉我,他翻译了《演论》。
但其实,他值我了解更。
2
严复本应该一名海军军官的。
严复生1854年1月8日,福建人。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,但在严复13岁那年,父亲因在抢救一名霍乱病人被传染,结果不治身亡。父亲是的顶梁柱,严复顿就陷入了困顿。
就在一年,的船政臣沈葆桢(林则徐的女婿)在福州马尾创办福州船政堂,外招生。按严复的期望他己的意愿,他应该走一条参加科举考取功名的路,但母亲商量了,严复毅选择了传统庭……(内容加载失败!)
(ò﹏ò)
抱歉,章节内容不支持该浏览器显示~
【为了使用完整的阅读功能】
请考虑使用〔Chrome 谷歌浏览器〕、〔Safari 苹果浏览器〕或者〔Edge 微软浏览器〕等原生浏览器阅读!
谢谢!!!